军魂耀征程,看中建七局66年嬗变,一路砥砺前行!
若有壮志藏在心,岁月从不败英俊。
66年前,一家企业伴随着新中国冉冉升起的朝阳,在东北黑土地上蹒跚起步,而后,经过“工改兵”、“兵改工”的嬗变,一路砥砺前行,现已巍然成长为世界500强第24位,全球排名第一的投资建设集团——中国建筑旗下的一支劲旅。这支劲旅,就是总部设在河南省会郑州,拥有“三特三甲”资质的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像每一棵参天大树一样,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七局)的前身也是一株纤弱的幼苗。
1952年春,东北第二建筑公司在沈阳成立。伴随着这方工业重镇如火如荼的建设进程,该公司第五工程处几经演变,成为了由建工部管辖的渤海工程局。
渤海工程局首届党员代表大会
1965年7月,根据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已远赴重庆的渤海工程局扩编组建为多达5万余人的建工部第二工程局,主要从事“大三线”国防工程建设。
1966年8月1日,经严格政审,该局两万多名“根正苗红”的职工,成了新成立的基本建设工程兵第21支队(简称21支队)的指战员。
21支队官兵训练
言及当年军旅生涯的艰辛,时任21支队205团政委的褚青严回忆:“我们刚到重庆,住的是自己用荆条编制,泥巴糊缝,用干草遮顶的工棚。夏天最难熬,热得人彻夜睡不成。”实属难耐,褚青严曾一度睡在宿舍外的水泥地上,结果,湿热的地气让他落下了终生摇头的顽疾。尽管如此,后来从21支队政治部主任岗位休养的褚老,依旧留恋那段苦乐年华。
中建七局第二任局长孔爱福,1967年大学毕业后被分到21支队208团做技术员,一下连队就深切地感受到,军队确实是个接受再教育的大熔炉。他觉得,人民军队官兵一致,“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雷厉风行、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的品性,都值得发扬光大。
21支队官兵在唐山抢险救灾
“当兵之后,军人的奉献精神对我有强烈感染。”1971年入伍,而今,虽已从中建七局原党委书记任上退休,贾正伟讲起当排长时曾与3名战友抬着600多斤的楼板抢工期的难忘场景,依旧绘声绘色。
据记载,靠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连续作战”的顽强意志,21支队在组建后的17年间,承建了近千项重要的国防和国家重点工程,其中,建筑面积上万平方米的工程就有80余项。有40多个单位被全国总工会、国家建委、基建工程兵党委等授予各类荣誉称号;有至少58名官兵或烈士被授予一等功、二等功、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各类荣誉。
华国峰、叶剑英、邓小平等原中央领导接见21支队等参加基建工程兵工作会议全体代表
17年军歌嘹亮,军功显著。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平稳,1983年秋,基建工程兵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同年9月至10月,21支队各部奉命相继惜别听惯的军号,集体改编为中建七局。彼时,多少官兵留下了五味交织的热泪。
仿佛是“咣当”一声,一列正在既有轨道疾驰的列车被即刻刹住,一条陌生的路途同时横亘在官兵们眼前。
“兵改工”的最初两三年,七局人虽能想通,但处境异常艰难。中建七局首任局长高耀先曾感慨:“当兵时不愁没工程干,吃的是‘皇粮’,改工后就没人给你工程、工资了,要自谋出路。职工要安家,设备要添置,技术要提升,观念要更新,人脉要建立,真是千头万绪,很难招架。”彼时刚过五十岁的高耀先,为此彻夜难眠,脱发无数。
尽管困难重重,高耀先和清一色军转干部的局领导班子及一万多名“兵改工”战友,还是横下心来,合力开辟生存发展之路。
马不停蹄,全员收集信息;车轮飞驰,四处“找米下锅”。就连局领导在跑市场途中也常常靠泡一包几角钱的方便面充饥。尽管在初入市场时四处碰壁,但带有军人血性的七局人依旧屡败屡战。
承接福州外贸中心酒店
1984年春节前夕,中建七局在福州承接了首个“像样”项目——福建省外贸中心工程。为确保建好这座20层、高84米的大楼,局领导班子决定,由曾获“全优工程团”的三公司打头阵。尽管在部队时从没承建过高层建筑,三公司还是喊响“首战必赢”的誓言用心施工。1985年秋,工程优质快速地圆满交工,由此在当地产生轰动效应。而就在1984年,三公司依靠“四面出击,重点突破”的战术,还承接到了福州电力大厦、东郊变电站、东南区水厂等项目,当年完成合同额达4000多万元。
寒来暑往中,兄弟单位也在奋力闯荡中有了收获。
一公司承建了平顶山市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中原商场,二公司承接到了楼高17层的安徽芜湖市物资金融大厦,五公司拿到了宜昌市大公桥水陆客运站工程,安装公司承接了华北油田22万伏电站及输变电线路工程。尤为提振人心的是,四公司还中标了河南省首个招投标项目——包括41个子项,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河南省财经学院工程……
中标河南省首个招投标项目——河南财经学院
一如在商海不懈习泳的健儿,七局人的体能越来越强健、技能也日渐提升。
在随后20多年的日月里,尽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凭借传承下来的坚定信仰、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团结一致、永不言败、善于学习、勤于创新、乐观向上等“红色基因”,中建七局各部不仅在所在地站稳了脚跟,而且像一棵大树般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华夏大地,留下了七局人建造的一座座高楼、一条条道路、一座座桥梁,七局人还办起了房地产公司、高压容器厂、电缆厂、医疗器械厂、筑路机械厂,甚至在埃及、厄立特里亚、新加坡等国,也可见七局人远征的身影。
承建埃及玛丽娜旅游中心工程
在市场搏击中,中建七局在中建总公司的引领下,通过学习鲁布革经验、范玉茹精神,靠着“质量第一”的责任感,还捧回了鲁班奖、国优奖、詹天佑奖等质量大奖。
1997年,早已不甘于偏居一隅的中建七局,毅然将总部由南阳迁往省会郑州,为跨越发展垫下了一方厚重的基石。
百万里河东入海,世事如棋局局新。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中建七局的领导班子在谋划新的发展蓝图时,已清醒认识到,单靠在“红海”搏击,主打传统的房建业务,企业已很难做强做大。
花开花谢间,七局人已日渐蓄足了求新图变、勇往直前的内力与激情。
中建七局在郑州规划级别最高区域摘得地块
幸运的是,机遇垂青了中建七局这支栉风沐雨、一路跋涉了40余载的团队。
2005年,中建七局被中建总公司定为全系统率先实施董事会制度的两家试点企业之一;2007年12月,随着中建股份公司的成立,中建七局也随之改制为有限公司。
春潮澎拜,风流人物当击水中流。2008年初夏,中建七局在以贺海飞、陈颖为首的新一届班子领导下,吹响了转型升级的号角。是年,中建股份公司批复了该局领导班子集思广益,用心血凝成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该局“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内部管理优化升级”的战略路径,以及“房屋建筑立七局、地产开发富七局,科学发展强七局”的战略方针。
中建方程、中建七局及中建八局组成联合体中标天津津南葛沽镇城市综合开发PPP项目,预中标投资额约191.3亿元
征途漫漫,战略思路明晰的七局人,履痕深深。
近十年来,中建七局咬定转型升级不放松,坚持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实现了从“一房独大”向基础设施、城镇化、投资开发协调发展的转型升级;坚持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以BT、快速BT、股本BT、城市综合开发、工程土地联动、PPP等多种方式进行投资建设,有力支撑了主营业务的转型发展。
城市综合开发项目——滨河国际新城
在跨越发展的大道上,该局还完成了由“造楼”到“建城”的华美蝶变,启动了郑州经开区10.47平方公里、南阳新区6.53平方公里的城市综合开发项目。
盛名之下,中建七局“建设专家、城建伙伴、共赢典范”的品牌感召力日益提升。
经过66年的不断成长,中建七局由肇始期的几百人,已发展到了18000多名员工。员工中,不乏研究生、博士生,一级注册建造师有1200余人,中、高级职称4000余人。员工综合素养的大幅提升,使得该局具有雄厚的科技创新能力,从而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成为中原地区建筑业科技创新的领军企业。
中建七局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获批
兵强马壮,今非昔比。但中建七局近年来更加重视“红色基因”对企业长足发展的滋养力。该局不仅建起了展示奋进历程的展览大厅,还对项目经理团队、每年招录的新员工进行军训,新员工到岗后,对七局企业文化的学习成为必修课,而每年的“八一”建军节,该局各单位也必开退伍军人座谈会……通过多种方式,七局人旨在使优良的传统薪火相传。
中建七局总经理方胜利告诫员工,要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建七局新员工入职培训
方胜利强调,中建七局作为央企,自当履行“共和国长子”的光荣使命,牢记“国企姓党”,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使红色基因、政治优势充分转化为加速企业发展、确保和谐稳定的强大动力。
“今天的布局,就是明天的结局。”方胜利说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还要着眼长远,为七局的可持续发展多搭几处腾飞的平台。”
正是基于这一本心,中建七局才紧跟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投入数亿元建立建筑产业化基地,躬身于建筑工业化实践,着力装配式建筑的研发;抽调精兵强将,远赴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联酋、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拉开了拓展海外市场的大幕。
中建七局巴基斯坦PKM项目部(三分部)领先全线完成路面沥青基层试验段摊铺
“建筑工业化及海外业务,目前都处于培植期,显著效益应在多年之后。”方胜利笑言,“但要培植这些具有后发优势的业态,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
在中建七局2018年工作会上,方胜利慷概陈词:“新的征程迎接新的挑战,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必胜的信心、求实的作风,同心协力,迎难而上,开创我局全面发展的新篇章,为早日实现千亿目标而不懈奋斗!”
文章来源:魏光威、王来青
整理编辑:小七
更多信息(招聘、中标、七局大事)在等你......